《庄子关于生死的故事》

来自:三十三观音堂

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像庄子这样的人,他必须对死亡有某种态度。人难免碰到生老病死的问题,庄子的态度如何?《庄子》里面有一段提到他的太太过世了,他唯一的好朋友惠施去看他,到了庄子家里,吓了一跳,庄子在家里鼓盆而歌。惠施就很生气,他说,你与妻子一起生活,她把孩子抚养长大,现在年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盆子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面对惠施的责问,庄子回答说,不瞒你说,开始的时候,我也难过,一辈子生活在一起,现在死了怎么不难过呢?但是,后来想通了,就不一样了。他想通了什么呢?他说,很久以前,我太太还没有出生,她是荒烟蔓草里面的一堆气而已。我的岳父母把她生下来,抚养长大成人,嫁给我,跟我过一辈子。现在死了,又回到荒烟蔓草那一堆气里面去了。所以,她从气中来,又回到气中去,以天地为家,正逍遥自在,我哭不是大煞风景吗?所以替她快乐、欢乐一下,就鼓盆而歌了。

庄子本人对自己的死,态度也非常鲜明。他行将就木,他的学生想要为他张罗一次隆重的葬礼。庄子拒绝了,他说:“我用天地做棺木,用日月做玉璧,用星辰做珠宝,用世间万物做殉葬,还不够丰富吗?还有什么比这更隆重的呢?”

弟子们说:“不行啊,把您露天放在森林里,恐怕会被乌鸦和老鹰啄食啊!还是用最好的棺木把您葬了的好!”

庄子笑着答道:“这有什么差别呢?露天让乌鸦老鹰吃,和埋在土里给蚂蚁蛆虫吃,还不是一样?何必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要这样偏心呢?”

庄子到楚国去,看见路边有一个髑髅(人头骨),上前问道:“你是怎么死在这里的?是因战乱遭杀害,还是受刑罚被刀斧手砍了头?你是因恶贯满盈,愧对父母妻儿而死?还是因为贫穷饥寒而亡,或是正常死亡寿终正寝呢?”。问完,庄子将髑髅放进布袋带回驿馆,晚上枕着装有髑髅的布袋睡着了。睡梦中,“髑髅”对庄子说:“听你说话,知道你能言善辩,但你说的都是活人的想法,你愿听死人说的道理么?”庄子:“愿意。”于是髑髅道:“人死后,所有忧患都不存在了,上无君下无臣,不再为生活而奔忙,没有了一切烦心之事,以天地为春秋,轻松而快乐,这是世上任何君主也比不上的。”庄子不信,说:“我让掌管生死的鬼神恢复你的形貌,归还你的肌肉骨骼,送还你的父母、妻子、朋友、乡亲,你愿意么?”髑髅一听不高兴了,反对道:“我怎能放弃帝王都得不到的快乐到人间去劳体烦心,再受那样的罪呢?”

于是,庄子参透生死,生之何乐,死之何安。死亡本是安乐事,有什么可怕呢?“齐一生死”,生死一样,死不可怕。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族闻讯后前去吊唁,只见庄子敲着盆子唱歌娱乐。惠族看不下去,责备道:你老婆跟你生活了几十年,为你生儿育女,辛苦操持,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竟然还如此高兴,怎么这般没心没肺呢?庄子缓慢地说:老婆跟我生活了一辈子,现在丢下我走了,本来我也伤心,但我知道,老婆是回到她原来的地方去了;从前是没有她的,岳父岳母生了她是因为聚集了天地之气,现今她又转化为气挥散到空间去了。我们也一样,原来不存在,只是冥冥之中形成气,后来才转化为人,最后都要回到天地间去的。理解了这些,因此对人死亡,悲伤干什么呢?

庄子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学生们忙着准备厚葬老师。庄子知道了,挥挥手,平静地说:“你们不要搞什么厚葬了!我死后,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难道还有比这更丰富的厚葬吗?”弟子们听后哭笑不得:“老师啊,我们怎么能把你扔在野地里呢?那样的话,乌鸦老鹰岂不把老师吃掉了?”庄子说:“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虫子把我吃了么?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夺走送给蚂蚁、小虫,为什么要这样偏心呢?”学生们无语。

感悟:庄子对生和死的参悟和实践所达到的境界,凡夫俗子无法企及。人们若把死亡都看透了,人世间还有什么看不透、想不开的呢?人一旦看透生死,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心宽意大,自然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庄子妻亡,却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亲戚们都很悲伤,而庄子却在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他的朋友忍不住责备他:“你和她一辈子夫妻,如今她死了,你不伤心痛哭就已不近情理,还鼓盆而歌,这不太过分了么?”庄子分辨说:“你弄错了。我本来也很悲伤,可是想到人的生命和形体如同春夏秋冬四季一样,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她从自然变化而来,现在又安静地回到大自然中去了。我就没有悲伤了,我歌唱是为了庆贺她获得了新生。”在庄子看来,时间和空间,茫茫的宇宙和一生,所有的存在,所有的“有”,都只是“无”。“物质不灭”,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个事物不见了,它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这世间。生命的道理就在于: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着得到永生。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他要为她庆贺。

君臣感伤落泪,独有晏婴长笑

一次,齐景公率众臣前往夹谷山与鲁国议和。途径牛山时,见山川秀丽,如人间仙境,又见自己居住的宫殿华丽壮观,突然怅然,不觉眼泪潸然而下。群臣见状,尽皆骇然。轻声询问何事心烦竟至落泪。齐王叹息:“我见山川秀丽,城峦叠障,自然景观如此之美丽,而人的生命却短若浮萍,犹如梦境,不能长享此情景,如此怎不感伤落泪?”随旁大臣闻言后也随之泪如泉涌,哽咽涕泣。相国晏婴看此情形,顿时纵声长笑。齐王见状怒斥:“寡人悲叹人生苦短,虚空如梦,诸大夫亦有同感,卿独长笑,此太不通人情矣!”晏婴闻言正经地回答:“臣以为,自古以来,仁者不恋生,勇者不怕死,生老病死乃生命本质。大王何必悲叹至此。若贤君不死,勇者不亡,则吾国姜太公至今仍在,桓公至今亦存,如此一来,大王又何来登位之机呢?况且青山长在,绿水长流,人才辈出,更迭交替,乃生命常理。大王为此落泪,实非智举。或出一时感伤的怅然泪下,然而随行大夫非但不解此理,竟与大王同哭,实在可笑至极。”齐王一听,顿感郝然,说道:“卿所言甚是,寡人之悲,实无妄之举。”

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就意味着:这个人也终将离开这个世界。人一出生,是生的开始,亦是死的开始。每当你在这个世上活了一天,亦是向死亡走近一天。人生自古谁无死?人固有一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10月5日刚离世的苹果董事会主席、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过:“我很难过,但这就是真相。当你有了孩子,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呱呱坠地来到人间,经历短暂的一生,然后无可避免地衰老死去。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生命是有限的。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分飞。大限,生命的极限,指死期。人生就像鸟一样共同栖息在树林里,但死期来到时就会各自先后离开世间,就像鸟各自飞离树林一样,是很自然的事,这是谁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人今人如流水,自有人类产生以来,这个地球上就不知曾经有过多少人,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常人,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智者还是愚者,却从未有过永生不老的人。就算传说中的彭祖活了八百多岁真有其事,但最终也还是要走的,寿命再长的人最终还是一死。至于神化中的神仙不死和所谓生死轮回,都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没有科学的依据和事实的证明的美好的想象而已。

生命只有一次,然而,对于生命的态度,不同的人则往往不同。谢冰心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己是满足的了。”(谢冰心 [原名谢婉莹]往事)生命虽只有一次,人生却不必奢望太多。其实,珍惜今生,好好地过好每一天就已足够了。 被称为我国当代音乐文学界的“词坛泰斗” 乔羽老先生对长寿问题,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说:“我好像不大在乎长寿短寿。没求过我必须活多大才好,该活多大就活多大,谁能管得了这事。很多人稍微岁数大点,就老想着‘不知道哪天就……’一天到晚瞎琢磨,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动。我不苛求什么长寿,因此也用不着在这上面花心思,从不吃什么补药。我也没怎么锻炼。惟一的‘锻炼’是按我的习惯,每天到户外走点路,但也不是那种为了锻炼而走路。强迫自己走路,走起来一点意思也没有,我觉得那是负担。我走路漫无目的,到街上转转,或者买点东西,每天一两个小时,轻松自由,一天不这样走走,就觉得不舒服。这算是我不是为了锻炼的锻炼。”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其实任何一个人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过程的长短不一,状态有别。每一个人都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生命的时间再长一点,生命中的状态倒并不一定非得去追求什么精彩和完美的,真如于娟所说:“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又说:“命比钱更重要,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她用命记录下的文字后能够有所启发,更关心自己的身体,更了解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还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拚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总之,人生在世当尽可能潇洒一点,哪怕很平淡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是宝贵的,所以,珍惜生命、好生恶死,实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面对亲人的离去和死神的降临,对待生命究竟应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明智科学的呢?

因为生命宝贵,所以更应注重怎样延年益寿。

当然,根据各人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确定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也不能说没有其科学的道理。口无津涎则渴,渴即是病,以水为药而治之。胃内空虚则饥,饥即是病,以食为药而治之。过度辛苦则累,累即是病,以睡眠为方而医之。用脑过度则身体不适,不适即是病,以适当体育运动为方而医之。

违背长寿规律是不可取的,而过分地整日为长寿问题担忧反而增加了精神负担,恰恰正是违背了长寿规律。

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 潮起又潮落。在这无边无际,无始又无终的茫茫天体之中产生的每一个生命都不过是瞬间即熄的火花。但是你毕竟以人的形式来到过这个世界,这本身就是值得庆贺的一大幸运。大可不必再去悲叹人生苦短。理智一点,潇洒一点,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做一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后代也有益于我们自己身心健康的事。让生命的火花更亮也更久。

据说,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等影响。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

要想获得达观开朗的良好情绪,首先,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生命,对待生死。认识到生老病死实属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亦正如晏婴所言:“生老病死乃生命本质。……青山长在,绿水长流,人才辈出,更迭交替,乃生命常理。而一切悲伤和担忧都是毫无意义的自我瞎折腾。当然也不是说要像庄子那样面对亲人离去竟鼓盆而歌,但完全有必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情,因为,亲人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这是亲人的归宿,也是所有生者将来的归宿。要知道,在有生之日,为了活着的人还有许多事在等着自己去做。因亲人的离去和死神的降临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必然有碍于健康。因担心死神的降临,反而加速了死神的到来,因为恶劣的情绪往往正是导致早衰早亡的主要因素。因此,与其因亲人的离去和死神的降临而悲哀担忧甚至恐惧,还不如在亲人们活着的时候与亲人们一起探索健康之道,共走长寿之路。

庄子的生平简介关于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两千多年来,庄子的存在即一直是个谜,一个漫无际涯,云诡波谲,惊心动魄的谜。在庄子的世界里,可以一会上天一会入地。在他的世界里,有住在天池的大鱼,一个翻腾能把天池的水给打翻;也有抟扶摇直上九重云霄的大鹏,展开的翅膀能够遮天蔽日。他的世界总是波诡云谲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世界是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有特色的人物。庄子比较特殊,他不像孔子、孟子,人们能够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而庄子似乎来无影去无踪的样子,人们似乎知道一些关于他的行踪,又对他一无所知。庄子,名周,生卒年失考,据说与孟子是同一时期的人,曾经做过漆园吏。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人将庄子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一生自由且洒脱,他不愿意像鱼池里被善待的鱼儿,更愿意做个在泥水里拖着尾巴优哉游哉的乌龟。他出生的年代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得天马行空,他的思想也被人看作是“消极”,而对世间事物无裨益,庄子很孤独,他的神秘不为人所道。在纷乱的世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时间都静止,他就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圣贤的超脱我们能够做到几分,庄子的超脱和自适,让世人都对庄子刮目相看。庄子和孟子、孔子都不太一样。孔孟之道谈道义、谈仁义,空而不实际,以教义来教育人们,但庄子不一样,虽然他的理论继续沿着老子思想,推行万物有道,继续践行着老子的道路。庄子把孔孟用来研究帝王之术和社会法则的时间,拿来研究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他擅长天马行空的想象,总是用飞禽走兽来隐喻人的境界,因此,庄子的世界充满了诡谲,充满了想象,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

界。

为什么,后世的李白、苏轼能够过得如此洒脱,因为他们深深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他们读懂了庄子的世界。当一个人超越了世俗的得失欲和功利心,就会像“鹏”一样,拥有挟泰山以超北海,有抟扶摇直上云霄的雍容气度,庄子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却介于老子和禅宗的特质之间游走。他跳跃而跳脱在心物之中。曾经一位叫胡文英的学者曾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庄子游走在万物之中,糊涂一点,混沌一点,反倒自在逍遥,这便是庄子的为人处世之道。《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文章里,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而且神秘离奇得让人目瞪口呆。在文章里庄子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做到了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真正逍遥,无所阻隔。在《逍遥游》自由遨游的鲲鹏,本是一种在天池的大鱼,变为鸟之后,扑腾翅膀一飞冲天,展开的双翼遮天蔽日,飞向遥远的天边。天马行空到,鲁迅先生也感叹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可见,庄子的想象力和文学功底。

庄子对人生的考虑不是空穴来风、纸上谈兵,相反是建立在对人性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之上,所具有超凡的感知力。他探讨的其实也是人活着追求自由的真谛,庄子是天地都无法局限的天才,是思想界的疯子,更是动荡社会里的自由人。

本文作者:非凡历史观

庄子的故事

庄子,名周,相传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战国时宋国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庄子持放旷的人生态度,不慕富贵,傲视当权,贫而乐道。当时诸侯国君养士和士人游说的风气相当盛行,庄子却仅担任过管漆园的小吏。

道家的学者,或者他们所称许的人物,面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常常选择退隐来保全内心的自由。在庄子的理想境界中,辽阔的原野树立着一棵枝干长得弯弯曲曲的大树,它没有用处,于是也避免被砍伐。庄子徘徊在树下,或者悠闲地躺在它身旁,进入逍遥、超然状态。

生活在偏僻的乡野,使庄子没能和孟子这样的同时代大学者互相交流探讨。但是庄子的心灵仍然不寂寞。他与其他学派,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辩论。

庄子和他的学生们的思想汇集成了《庄子》一书,到汉初已经有洋洋洒洒十余万言。经过后人的删定,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有《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通常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

庄子善于用气势恢宏的神话、循循善诱的寓言、深入浅出的故事来表达思想、阐述道理,语言风格大气磅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比如?坐井观天?、?螳臂挡车?等都出自《庄子》。

名家学派的惠子,名施,是庄子一辈子的朋友,两人最爱一起辩论。一天,他们在濠水之滨游玩,来到鱼梁上。

水中有鱼儿欢游。庄子感叹:?鱼儿在水中从容出游,这就是它们的乐趣啊!?惠子反驳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呢??庄子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那么你本来也不是鱼,当然不知道鱼的乐趣。?庄子便从头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乐趣’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知道,才来问我的。我在濠水上,就已经知道鱼了。?

后来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在惠施面前挑拨离间,说:?庄子这次来,是要夺走你的相位。?

惠子害怕了,派人在城中搜寻了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却大摇大摆找上门来。 庄子说:?南方有种鸟,名叫鹓鶵,你知道吗?它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停下来休息,非竹子的果实不吃,非清澈的泉水不喝。?

?这时有只猫头鹰得了一只腐烂的耗子,看到鹓鶵飞过,生怕它抢了耗子,抬头盯着它嘎地大叫一声。?

?现在你也要凭你的魏国相位来像猫头鹰一样对我嘎嘎叫吗??

惠子明白相位对于高洁的庄子来说,不过是只腐烂的老鼠,只得惭愧地向他道歉。

魏王很愿意见见庄子这位世外高人,庄子却穿着一身带补丁的粗布衣服和一双破烂的鞋子来拜访。魏王问庄子为什么如此潦倒。

?得道而不能施行,才是潦倒。买不起衣服,不是潦倒,我不过是生不逢时罢了。?庄子对魏王说。

?而且什么才是绝对的标准呢?人爱吃肉,鹿爱吃草,猫头鹰爱吃老鼠,谁知道哪个味道最美呢?人睡潮地腰疼,泥鳅钻在烂泥里却很舒服;人爬上树顶会害怕,猴子却很自在,谁知道什么地方最安适呢??

?所以万物的性质也是相对的,是未必不是非,非未必不是是。人的认识永远有限度,所以不如顺从自然的天性。?

?就像我庄周曾经在梦里变成了蝴蝶,活泼灵动的蝴蝶,真是自得极了,甚至不知道还有庄周这个人存在。后来突然从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庄周还是之前的庄周。?

?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虽然是有界限的,但是也可以转化。世间万物就是这样互相转化啊!?

庄子告别了魏王和惠子,回到宋国,继续过着贫寒的生活。

庄子穷得吃不上饭了,便去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敷衍他说:?好啊,不过现在我没有米借给你,等我收上来租子,再借你一大笔钱好不好??

庄子很生气,就编了个故事讽刺他:?我来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叫我。我低头一看,车辙里存着一点水,里面有条鲫鱼快渴死了。?

?我问它:‘你叫我做什么呀?’它说:‘我家住东海,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救我一条命吧!’?

?我回答:‘好啊,等我往南去见到了吴王和越王,把西江的水都引来迎接你,好不好?’?

?那鲫鱼气愤地说:‘现在你给我一升半斗水就能活命,你倒说这种话,等你把南方的水引来了,我早就渴死了,还不如去卖鱼干儿的地方找我呢!’?

宋国有一个人叫曹商,奉宋王之命出使秦国,讨了秦王高兴,秦王赏赐了他一百辆车,曹商回来见到庄子,便嘲笑道:?像你这样住在破巷子里,穷得织草鞋过活,饿得脸色发黄,这是我曹商干不了的;一见大国的君主,就带了一百辆车回来,这是我曹商的长处啊。?

庄子最瞧不起吹牛谄媚的下流之徒,便不假思索地说:?秦王长了痔疮,求医悬赏,能为他弄破疮疖的赏一辆马车,能为他舔痔疮的赏五辆马车。?

?给秦王治病的办法越肮脏下贱,得到的赏赐就越多。可见你岂止是舔了痔疮,否则怎么得了这么多车呢??曹商听罢,气急败坏地离开了。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就派了两位大夫来请他做楚国的卿相。

两位大夫到来时,庄子正在濮水上垂钓。两位大夫恭敬地说:?我们大王要用国家来麻烦您啦!?

庄子专心致志地举着鱼竿,头也不回:?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供奉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神龟是愿意死了以后被供起来呢,还是愿意活着的时候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在泥里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在概愿意活着的时候在泥里爬动吧。?庄子挥挥手,道:?你们去吧,我也想像神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里自由地爬呢。?

在庄子的世界里,万物都处在转瞬即逝的变化中,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人总是要顺应这些自然的变化,生死也不例外。

有一天,他的妻子死了。

惠子赶来吊丧,庄子却坐在地上敲着盆唱着歌。惠子批评他:?人家跟你过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时,我哪会不难受呢。?

?可我想到,人一开始没有生命,别说没有生命了,就连形体也没有。一片混沌里忽然就有了气,气又聚合成形体,形体又有了生命。现在生命又变成死亡,就像春夏秋冬的流转啊。这是规律呀,我干嘛还要哭呢!?

庄子自己也要死了。弟子们商量着将他厚葬。庄子听了,说:?何必呢?我用天地做棺材,日月做玉璧,星辰做珠宝,万物都是我的陪葬,还有什么不够呢!?

庄子超然洒脱的性格和清静无为的精神追求,对独立人格的保持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庄子》书中优美的语言和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李白、苏轼等大文人无不熟读《庄子》,推崇备至。《庄子》是先民留下的伟大思想遗产,也是许多孤独者在失意和疲惫中温暖的灯火。

Bookmark the permalink.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