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的方法随目的而不同
网友:怎样读经最好?是多读几次其意自现?还是一字一句务求明白?
智敏上师:要看读经目的是什么。读经首先为了记住经中所说的话,就要反复读诵令其熟练;仅记住仍不够,要思维解其义理,所表达为何义,要正确了解经文观点和成立的理由;再通过文义观察经所指向之意趣乃是解脱寂静涅槃,便应依文义起修。
所以可以分成:一、读诵式的读经,此时,以专注其文为主,并待熟练后随文简略入观;二、研究义理式的读经,此时务须一字一句明白,不解处记下询问善知识;三、既能成诵又能解义,便依之打坐修观。
为什么我感觉诵经诵咒没效果?
网友:佛经上说诵经诵咒有很多好处,可我诵了为啥感觉没用呢?
智敏上师:这个问题先要去观察有用是什么样子,没用是什么样子。不能仅限于发财就有用,不发财就没用,然后再思考决定因素在哪里。决定是在你对三宝的信心跟菩提心上边。第一,信根坚定的,念经咒功效就大;第二,没有菩提心,虽有信心,功效也就只到这里为为止,大的功效发不出来。如果菩提心具足,真正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的,这样念经咒,马上见效。
念佛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网友:有人说念佛就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的吗?
智敏上师:这是经中所说,佛是实语者不妄语者,当然是真的。如弥陀经说,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一句“阿弥陀佛”,八万四千法门都含摄在里面,有依止善知识、有暇满、有止观等等。问题就在于你能不能把它摄进去,摄进去了就够了,摄不进去就不够。而且在《无量寿经》里面说到,三辈往生,都离不开“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我们如果不学教理,单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什么叫菩提心也不懂,如何发呢?无从发起。再者,我们修净土的,要厌离娑婆,就是出离心。娑婆世界是一个特定的要厌离的对境,实际上,整个三界都是我们所要厌离的。如果我们出离心生起了,对娑婆世界自然就没有留恋,往生净土就非常顺利,毫无牵挂。如果你要念到能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话,你还得加上一个中观正见。
找个什么样的师父指导修行才好?
网友:想找一位师父指导修行,但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师父,您说有什么标准吗?
智敏上师:玄奘大师翻译的《瑜伽师地论》里讲,要具备十个条件, 即十个功德。要有戒律、讲修定、能断烦恼、功德要能增上、有勇气调伏弟子、学经教要多一点、空性的道理至少能够讲得清楚、有悲心、有口才、利生事情要不退。具备这样功德的人现在不好找,最起码两个条件:第一持戒精严的;第二悲心不能少,专门为自己的名誉地位着想的,那这个人就不可靠了。
能请师父住在俗人家中弘法吗?
网友:新近认识一位师父跟我很投缘,我想请他住在我家里面,供养他可以吗?
智敏上师:若请师父去应供用斋是可以的,但出家师父都是住寺院里清修梵行,不可能长期住俗人家,与法不相应。若师父与己是异性,则更与戒律不合;即使是同性,与自己的家人如丈夫妻子在一起,也与戒律不合。所以,师父住寺院,我们去请益佛法比较如法。
分不清出家人真假?以是否持戒来判断
网友:现在有很多穿着僧服的人会做一些人们印象里僧人不该做的事,人们很难分清这些人究竟是真僧人还是假和尚,请问师父,判断僧人真假的标准是什么?对这样犯错的僧人,佛教内部有没有自我净化的机制去处理呢?
智敏上师:真假标准是:思想知见是相信因果,进一步了解缘起性空的,行为是不伤害众生的,僧人行为规范是以戒律为准绳的,只要能持戒即是做到不伤害众生。判别真假须听其言观其行,真的通常赞叹持戒,并且自己也尽力去行持戒律。出家众戒律粗略归纳:戒贪财、戒贪色。若口中说做善做恶都无所谓,反正是空的,行为上饮酒吸烟,男女行为不检,则明显的可能是假的。当然严格地说,一个出家人若犯了某些戒条但是未犯根本,戒体仍在,仍可忏悔改正,还是算真的出家人,不能因为犯了错就说他不是出家人了,对犯错的僧人,若犯国法自有国法制之,若犯戒律,则僧团领导和佛教协会会依戒律制之,令其忏悔改正。
智敏上师:我为什么要出家?
网友:师父想通过出家达成什么理想?在家修行跟出家修行有何区别?
智敏上师:出家的理想就是,现在自己好好修,将来有能力了,就要广度众生,早日解脱成佛度一切众生。在家身与出家身最大区别,出家身优胜,在家身劣。经论中多处赞叹出家身是修行解脱道的最胜所依身,所以出家身修行功德大、成就快。经中也又说出家修行如水里行舟,在家修行如陆地行船,是难易之别。现代通俗一点说是专业与业余之区别,出家人主要所作业是闻思修,在家人主要为了成办生活顺缘,要去努力经营生活,在此之余才能用于闻思修。
感谢收看《师父来啦》上师回答问题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本期师父来啦到此结束,您想在栏目中与哪位高僧在线交流?您想问高僧大德哪些问题?欢迎发送邮件至zhangxi@ifeng.com,提出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