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5日,苏福林参加“感动河北”颁奖典礼。
儿子苏文汇和亲友在纪念堂送别苏福林。
苏福林生前用的银行存折,详细记录了他的用钱情况。
苏福林生前穿的拖鞋,修修补补不舍得扔。
燕赵都市报记者任利 康瑞珍/文 记者孟宇光 霍艳恩/图
3月7日14时许,2015“感动河北”年度人物、2014年“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苏福林因病去世,享年86岁。这位耄耋老人一生清贫,一身衣服一穿就是30多年,25年来却慷慨地捐助了数不清的需要帮助者,一颗慈善之心感动了无数市民。
在弥留之际,苏福林还嘱咐家人要去看望他经常资助的一位孤寡老人,并将一笔费用捐助出去。得知苏福林去世的消息,一些受捐助者及热心市民自发赶到老人家中来送这位可敬的老人最后一程。
老人因病永远 告别这个世界
距离苏福林离世已过去23天,当刚得知消息的媒体、受捐助者、热心市民前来祭拜老人时,他的家人既感动又有些不好意思。“感觉给大家添麻烦了。”苏福林的大儿子苏文汇不断向每一位祭拜者表达着谢意。苏文汇说,他的父亲一生低调,因此过世的消息并没有对外过多张扬,只是告诉了亲戚朋友们,不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这是老人的一贯作风,也是我们全家人该坚持的”。
据苏福林的家人回忆,今年农历正月初七,苏福林开始咳嗽,但他没有听医生劝告输液治疗,而是拿了点药吃。正月初十,老人咳嗽加重,住院后被查出肺、肾脏已经出现问题,尤其出现心衰的情况。
3月7日14时许,苏福林老人永远地闭上了双眼。3月9日,老人的遗体进行了火化。
他临终前 依然惦记看望孤寡老人
一生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老人也不愿意麻烦他人来送自己一程,心中却依然惦记着自己的帮扶对象。苏福林家人称,老人住院期间,趁着还有意识能说话时,他便交代了两项“任务”,一是要去代他看望每月都去探望的孤寡老人田彦玲,二是将别人委托给他的1800元善款捐给藁城的一位受捐者。
办理完老人的丧事后,家人将老人委托的1800元捐给了受捐者。3月11日,苏福林的弟弟苏福祥代为探望了田彦玲。“父亲去世的那天,还一直惦记着。”儿子苏文汇说,在临终前他感觉父亲有很多话要交代,可已经无法表达,于是家人就握着老人的手,一一念叨家中的安排,以及老人托付给他们的两项“任务”,家人们一定完成。苏福林听到后微微点头,感觉遗留的心事已经完成。
苏福林一生节俭,去世前给家人留下了遗书,要求死后不能给他购买新衣服。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小气”的老人,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者,却总是慷慨解囊。
昨日,苏福林的家人翻开老人的存折,上面显示,最后一笔支取是1月25日,金额2000元。“他每月开销就是500元,自己支取就是500元,这2000元又是捐助给困难户的。”苏福祥的大儿媳容秀华说。也就是说,老人生病前还依然在向需要帮助者捐钱。
25年扶危助困温暖无数人
苏福林帮助、资助过多少人?他生前称,他也记不清,他也不愿记录这些。到常去的银行捐款,熟识他的工作人员曾劝他留着汇款单。这位倔强的老人回答:我留那干啥,我不报销,也不是给别人看才这样做的。
一个人做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在做好事。这位石家庄煤矿机械厂的普通退休工人,从1990年退休至今,已坚持在捐助之路上行走了25年。25年里,他常去的地方是银行和医院。在银行,他将一笔笔善款汇给受捐者,在医院,他带着爱心款、慰问品,探望了一个又一个困苦无助的病人。25年间,他的退休金从最初的180元到现在的2694.01元,他捐出去的善款也从几元涨到了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翻开苏福林的存折,每月总有一笔固定的500元支取,这是他每月固定的生活费,其他的每一笔支取款都与他无关,关联的是一位或几位受捐助者。
苏福林对自己的生活要求苛刻,30多年从未添一件新衣服。身上常穿的一件中山装是1980年的工作服,颜色从深灰洗到泛白。常穿的两件毛衫则是他35年前购买的,一件袖子上已破了几个洞,脚上穿的袜子还用透明胶带粘过。即使是儿女买给他的衣物,他也总捐出去。对于需要帮助者,他总是那么大方,每次捐款最少200元,最多1000元。在2014年,他更是20天连续为7人捐出3400元。
常有人问苏福林为什么这样做,老人一句“因为我心疼!”,简单却道出了他的心声。他生前总说“没多有少,能帮一点是一点”,这也是这位善良老人一直坚持的信念。
结缘本报,5年资助上百人
今年1月份,苏福林当选2015“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大爱无言,你都记不得你每月不断寄出的退休金帮助了谁;大我无我,他人的忧苦就是你的忧苦,他人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你一点都不老,因为你有一颗单纯干净的心。
2011年,苏福林订了一份燕赵都市报,他订报纸的原因之一也是想寻找求助者。从那一刻起,本报报道的一些求助者慢慢走入苏福林的世界,老人用一双温暖的手,点亮他们生活的希望。先心病幼儿、双腿截肢的少女、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本报上百篇报道中的主人公都曾得到过他的捐助。
2014年9月,本报报道了8岁女孩若涵被后八轮卷进车底失去右腿的故事,苏福林捐过款后,连着去医院探望了7次。本报报道邢台小女孩文慧为给妈妈治病捡废品卖钱的故事。老人看到报道后骑了近一个小时自行车去医院探望两次。得知文慧的妈妈去世后,这位老人心疼得几度落泪,“这孩子命苦啊”。
苏福林眼有些花,耳已不聪,但本报的两部热线电话他倒背如流。他的包里经常携带着多张本报的报纸,上面多篇报道中的求助者都是他最近刚资助的。他在每张报纸上用签字笔标注着求助者的姓名、电话、地址甚至乘车路线。因为捐款之外,只要在石家庄本地住院的人他都会去看望。
获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后,苏福林得到1万元奖励。苏文汇称,在5天时间里,父亲就将这笔钱捐给了五六位困难者。
受助者、热心市民来送老人
在3月29日晚,苏福林去世的消息开始慢慢传开。昨日上午,一些得到消息的受助者纷纷来到苏福林家,慰问老人的家属并对老人进行了祭拜。昨日,若涵的妈妈曹佳丽倒了几次车,花费了近4个小时来到苏福林家,准备送老人最后一程。曹佳丽哽咽着说,老人的帮助曾让无助的他们感到了莫大的鼓舞。如今,若涵已安上假肢能上学了,她本想着丈夫打工回来一起来看望老人,可没想到未见上老人最后一面,老人就走了,这让她心中十分难过和遗憾。
“这么好的人,老天怎么舍得让他走呢?”昨日在电话里,田彦玲数次痛哭。当讲到老人临终时还惦记着她时,田彦玲更是激动得无法继续讲述。67岁的田彦玲左腿致残,中年丧女,老年丧夫,还一直被帕金森、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痛折磨,生活异常困难。2014年12月底,苏福林开始每月月初看望她,给她送菜、送食品和各种日用品,还贴补药费。3月11日,当苏福祥带去苏福林去世的噩耗后,田彦玲当场号啕大哭。她说,苏福林就是她的亲人,她感觉自己的亲人走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昨日,一些市民和单位人员也来到苏福林家慰问。一名不愿留下姓名的市民称,他就住在附近,知道老人的事迹,得知他去世后就来祭拜一下,表达心中的敬意。
公交4路车队的几名工作人员也来到老人家。他们说,从燕赵都市报上多次看到老人的友善之举,得知老人去世后就赶了过来,一是祭拜老人,二是看看能否提供什么帮助。
苏文汇说,尽管父亲去世的消息没有外扬,但3月9日当天还是有得到消息的500多人来送老人最后一程,其中除了亲戚朋友、同村村民外,还有不少素不相识的人。
在苏文汇家,“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的奖杯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阳光照过来有些闪耀。就像老人一生执着行善的心,给予了每位受助者光亮,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
苏福林老人,一路走好!